校内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医学基础研究及学科交叉融合,以“四个面向”为导向,以探究疾病发病机制为目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从“0”到“1”的原创基础研究成果,服务全民健康事业,由金沙2004路线js5华西医学中心和金沙2004路线js5共同设立金沙2004路线js5基础医学+项目,由金沙2004路线js5负责管理。现发布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一、申报要求
1、各类项目均须由华西各学院牵头申请。
2、项目分类。
(1)一般项目(资助金额在10-20万元),负责人应具有博士学位,职称为中级及以上的在职人员。
(2)重点项目(资助金额在20-50万元),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
(3)人才项目(资助金额在20-50万元)负责人三年内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类项目(200万及以上)或国家级人才项目(含青年)入选者。
3、项目实施年限: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
4、申请人限项要求:项目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合作者参与申请本次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项。
5、如果项目申请涉及科研和医学伦理、科技安全(如生物安全等)的相关问题,申请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凡涉及人的医学研究项目,均需提供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的伦理委员会批件。
二、指南研究方向
经前期专家论证,本次组织申报以下研究方向。各类别各方向拟支持1-2项。
(1)一般项目:
1.应用加速器质子放射治疗微观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放射治疗的临床需求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基于金沙2004路线js53 MV串列加速器的优化质子放疗方案。重点研究质子放疗中的微观机理,优化放疗方案旨在应用加速器质子诱导细胞水平核反应,产生更高传能线密度的粒子,并且这些核反应粒子的射程在一个细胞范围之内;实现降低质子放疗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同时提高质子能量在肿瘤细胞中的转化和沉积,精准、高效杀伤肿瘤细胞,提升传统质子放疗的效用。
考核指标:建立基于加速器质子放疗方案的物理模型,阐明质子诱导细胞水平核反应的微观机理,研究优化质子放疗方案的生物学效应。验证应用加速器质子诱导细胞水平核反应产生更高传能线密度粒子的放疗技术,提供应用加速器质子核反应的肿瘤精准放疗方案。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2-3篇,申请/获得相关技术发明专利1-2项,培养医学+物理学交叉复合型人才(博/硕士)2-3名。能支撑并促进本科或研究生的跨学科交叉学习。
2.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现场检测及法医学应用
研究内容:围绕新精神活性物质在体内准确检测、体内代谢规律、确定摄入量等法医毒物分析重点问题,突破传统酶联免疫金标法在检测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局限,开发准确用于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现场快速方法,检测新精神活性物质原型及其代谢产物,结合药物动力学,判断新精神活性物质在体内滥用程度,并给出被鉴定人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的量,结合实际法医检案检材验证开发方法的准确性及可行性。
考核指标:研发可用于合成大麻素和芬太尼类等新精神活性物质及其代谢物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与装置。申请并获得不少于2项相关技术专利;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4篇,争取3年内有1-2个用于实际路边毒筛的推广应用。建成新精神活性物质中毒标志物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并预测新精神活性物质代谢产物进入体内的代谢,为判断中毒摄入鉴定奠定基础,结合法医检材实现验证。能支撑并促进本科或研究生的跨学科交叉学习。
3.蛙源多肽缓解皮肤辐射损伤的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放射治疗和长期暴露于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可导致严重的皮肤电离辐射和紫外线损伤,蛙科动物皮肤中富含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能够抵御物理和化学刺激,具有开发为抗辐射药物的潜力。围绕皮肤辐射损伤及相关疾病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防治难题,从蛙源皮肤多肽中筛选和鉴定具有缓解皮肤辐射损伤作用的单体多肽药物;研究蛙源皮肤多肽抵抗电离辐射及紫外线损伤的分子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皮肤辐射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通过对蛙源皮肤多肽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的考察,根据临床治疗和应用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剂型,并实现临床验证;整合多组学技术,结合药理学手段,构建生物药用成分定向挖掘体系。
考核指标:研发能够预防或治疗皮肤辐射损伤的单体蛙源皮肤多肽药物1-2个;在分子水平明确蛙源皮肤多肽抵抗损伤电离辐射及紫外线损伤的作用机制;筛选适宜的剂型并完成临床验证;系统性创建以组学技术结合药理学手段的生物药用成分定向挖掘体系1个;申请并获得2-3项相关技术专利;发表高水平论文3-5篇。能支撑并促进本科或研究生的跨学科交叉学习。
4.靶向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的肿瘤治疗新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肿瘤微环境在肿瘤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ETs作为中性粒细胞参与天然免疫反应的三大基本手段之一,已逐步被证实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等;但直接抑制NETs及现有靶点的抗肿瘤效果并不理想。聚焦肿瘤微环境中的中性粒细胞,围绕NETs的形成机制,探究肿瘤微环境中NETs的调控机制,探索抗肿瘤的新理论、新靶标,并研发靶向NETs的抗肿瘤药物,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策略。
考核指标:研发靶向NETs的肿瘤治疗新靶标1-2个,在此基础上筛选候选药物2-3个,申请1-2项相关专利,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能支撑并促进本科生或研究生的跨学科交叉学习。
5. 基于血管内皮细胞扰动流响应性力学感受器的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的治疗系统开发
研究内容:围绕动脉粥样硬化好发处的扰动流这一生物力学特征,明确扰动流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力学感受器;研究目的力学感受器的蛋白降解途径,特别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研发出基于目的力学感受器的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治疗系统,并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体内验证。
考核指标:探明1-2种扰动流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力学感受器,敲降该力学感受器后,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因子(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在扰动流条件下的释放水平下降60%以上;成功构建1-2种基于该力学感受器的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治疗系统;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治疗结束后,动物血液中炎性因子(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较未治疗组显著降低(30%以上),粥样硬化段血管管腔丢失面积不变或缩小。申请/获得不少于1项相关技术专利;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
6.基于铁死亡疗法的靶向抗肿瘤及其转移纳米药物的研发
研究内容:肿瘤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铁死亡疗法在转移性肿瘤的治疗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不同表型的肿瘤细胞对铁死亡疗法的敏感性不同。通过药物联用策略提高肿瘤细胞对铁死亡疗法的敏感性,进而利用纳米递药系统将药物靶向递送至肿瘤以及肿瘤转移灶部位,增强铁死亡疗法的抗肿瘤和抗转移效果,同时降低铁死亡疗法的毒副作用,为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
考核指标:建立药物联用策略,筛选药物最优配伍,实现铁死亡疗法增敏,并揭示药物联合作用的机制;开发2-3种肿瘤及肿瘤转移灶靶向的纳米递药系统;在体内考察纳米药物对肿瘤肺转移、肝转移、骨转移的治疗效果,并阐明其抗转移机制;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1-3篇;培养研究生2-3人。
能支撑并促进本科或研究生的跨学科交叉学习。
7.基于心周脂肪病理检测与分子解剖的冠心病猝死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高危因素已是引起广泛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发生率居首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详尽机理、准确的死因诊断及明晰的因果关系一直都困扰着猝死防治实践。基于猝死案例的心脏形态学系统检验予以细致化挖掘心脏病变,研究冠状动脉分布区与心外膜为重点的心周脂肪病理作用,并结合致病基因的分析筛选适于死后检测的心脏标记物,从组织病理和分子解剖层面探究适于法医学鉴识猝死的生物靶标。
考核指标:结合案例的心脏病理解剖和组织形态分析建立心周脂肪的检测方法,依据行业规程遴选5种以上纳入法医心脏病理检验的分子标志并予应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公开论文2篇以上,培养该研究方向的研究生2名。
能支撑并促进本科或研究生的跨学科交叉学习。
8.基于人工智能的生前面貌复原和识别研发
研究内容:以失去身源线索的法医无名尸体身份认定的社会需求为导向,突破传统的计算机辅助复原技术,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无名尸体生前面貌的复原和识别工作。具体包括:缺损颅骨自动化修补;颅骨自动化性别和年龄推断、颅骨到颅面的自动化复原;复原颅骨面貌的真实感处理;生前面貌人脸图像的大规模识别;搭建尸体生前面貌复原和识别平台,实现生前面貌的精准刻画和高效检索识别。
考核指标:研发1个尸体生前面貌复原和识别平台,实现自动化的生前面貌复原。基于人工智能的面貌复原的大规模人脸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件。
能支撑并促进本科或研究生的跨学科交叉学习。
(2)重点项目:
1.脑-生殖轴互作的生理意义及分子机制
研究内容:以秀丽线虫为模式生物,探索外界环境因素通过神经系统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以G蛋白偶连受体(GPCR)的功能改变为切入点,探查神经系统内GPCR调控生殖过程的可能性,阐明GPCR作为脑-生殖轴互作的关键因子在生殖调控过程中的具体分子及环路机制,为理解外界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机制提供依据。
考核指标:进一步完善模式生物(秀丽线虫)研究平台;明确具体哪个或哪些GPCR参与上述过程,解析该GPCR的上下游分子机制;支撑完成高水平论文1篇,培养研究生1-2名;支撑基础医学强基计划、拔尖计划本科生的科研训练。
2.基于血管内皮细胞泡沫化的心血管疾病分子机制及防诊治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基于已建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泡沫化模型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式动物,突破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疾病认知及疾病诊断预后评价体系,整合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学多学科手段,深入探究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分子机制,开发心血管疾病防诊治新策略
考核指标:完成血管内皮细胞泡沫化模型的评价,申请/授权不少于2项相关发明专利,培养医工结合的该研究方向复合型人才(博/硕士研究生)2名,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3篇。
3.细胞核仁稳态调控与血液系统肿瘤
研究内容:核仁是细胞内核糖体生物合成的关键场所,核仁的稳态调控在细胞感受应激的过程中发挥着中枢(central hub)作用。在肿瘤细胞中常出现核仁形态以及核糖体DNA(rDNA)转录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核仁蛋白NPM的编码基因突变及其蛋白的胞浆移位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尚不清楚其他核仁蛋白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作用。以血液系统肿瘤为模型,研究细胞核仁形态与结构、核糖体DNA转录调控因子、核仁蛋白稳态等核仁稳态调控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肿瘤治疗抵抗中的作用。
考核指标:
发现3-5个在血液系统肿瘤发生发展与治疗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核仁蛋白分子、细胞核仁形态与结构调控分子、或核糖体DNA转录调控因子,阐明其调控信号通路网络和分子机制,提出有临床转化意义的靶向治疗策略,至少发表1篇高水平论文,争取3年内将发现的靶点形成1-2个科技转化应用。
4.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心肌兴奋收缩耦联功能学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和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合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功能分析技术,通过离体心脏、离体心肌细胞、在体动物模型等多层次的心血管综合研究技术,研究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功能变化,揭示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导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
考核指标:构建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评估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离体心脏心功能,并在细胞水平分析心肌兴奋收缩耦联功能变化;构建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评估在体模型心功能,并分析模型心脏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功能变化;揭示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导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功能障碍的关键分子靶点;发表学术论文2-3篇。
5.基于抗炎抗氧化作用的糖尿病足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
研究内容: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皮肤溃疡性病变,复发率高,极易因感染而导致截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甚至过早死亡。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等诱发的微循环障碍、表皮基底层细胞衰老甚至死亡是糖尿病足的主要病因病理机制。围绕高糖应激对血管内皮细胞和缺氧应激对表皮基底层细胞的作用,构建糖尿病足动物模型和高糖应激、缺氧应激细胞模型;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对高糖应激的响应机制;研究高糖应激和缺氧应激对皮肤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高糖应激和缺氧应激对皮肤组织炎症的调节作用;研发具有抗炎抗氧化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药物。
考核指标:完成构建基于糖尿病足病因病理机制的研究模型(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研发不少于2个具有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药物;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件;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2-5篇;培养该研究方向的博/硕士研究生不少于2名;能支撑并促进本科或研究生的跨学科交叉学习。
6.个性化定制适用于声门闭合不全患者的可注射水凝胶组织工程支架及其生物打印墨水的性能调控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临床上声门闭合不全导致发声困难的病患的治疗需求,开展用于声门再生的可注射水凝胶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个性化定制具有高杨氏模量(约100KPa)、振动频率与原生组织匹配(通过高速摄像机振动频率试验检测)、高生物相容性(负载其中的脂肪干细胞可伸展至大小约100微米)、高压缩率(50%)、可注射性(10*10*1mm3能通过至少16G注射针头)、降解时间(1周至8周可调)的干细胞负载细胞水凝胶支架。开发能够精准打印该水凝胶支架的双水相3D生物打印墨水,能在打印之前均匀负载脂肪干细胞,打印成型后可注射至声门,实现组织修复,并研究生物墨水和水凝胶支架的性能调控机制及其对声门闭合不全患者微创治疗的修复机理。
考核指标:①开发1种满足上述指标要求的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②开发1种个性化定制该组织工程支架的3D生物打印墨水;③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其声门修复效果;④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⑤能支撑并促进本科或研究生的跨学科交叉学习。
7.重要病原菌的适应性进化及传播
研究内容:以非结核分枝杆菌为代表的机会性致病菌所致感染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近年来一些优势克隆(高致病性或高传播性克隆)已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播散,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聚焦分枝杆菌优势克隆的遗传进化,鉴定优势克隆关键致病因子或关键突变,探寻关键病原因子/突变在感染过程中对宿主体内环境的适应机制;聚焦分枝杆菌的传播机制,从人类、动物、食品及环境中分离分枝杆菌病原体,基于群体基因组学分析不同来源菌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探索常见致病性分枝杆菌的传播途径及机制。
考核指标:
①构建1-2种分枝杆菌病原体的遗传进化网络
②鉴定2-3个分枝杆菌优势克隆的关键致病因子或突变
③建立人类及其他来源的分枝杆菌菌种库(不少于500株)
④建立1-2种分枝杆菌基因组数据库(不少于200株)及核心基因组多序列分型方案
⑤鉴定1种以上重要分枝杆菌病人相关传播途径
8.微尺度空间挤压力与肿瘤细胞内炎化间的力学调控机制
研究内容:以肿瘤发展过程中细胞生长空间受限和细胞外基质硬化带来的肿瘤内部的挤压力增强为切入点,阐明单个肿瘤细胞所处微环境力学变化与肿瘤自发性炎症间的力学作用机制。相关内容包括构建单细胞空间微尺度的挤压力加载平台;研究周围基质挤压对肿瘤细胞自发性炎化(肿瘤细胞内炎化)的影响,特别是对炎化启动子微核形成的影响;从力学生物学角度揭示微环境挤压力调控肿瘤细胞内炎化的机制,重点关注Rac1与RhoA对挤压力转导及细胞力学响应的调控;建立“力学刺激”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产生特定“肿瘤炎化现象”之间的联系,为肿瘤炎症防治提供新思路。
考核指标:
①通过空间约束和基质硬度,实现对单个细胞所受三维基质挤压力的精准调控,建成单个肿瘤细胞空间微尺度上的挤压力调控模型。调控范围需模拟天然肿瘤内部0-40%的空间压缩形变和0.4 kPa–50 kPa的基质硬度。
②明确基质挤压对微核(肿瘤细胞内炎化“启动子”)形成及“微核-cGAS-STING-非经典的NF-κB-肿瘤细胞内炎化”通路的影响和激活,总结不同力学加载所致肿瘤细胞内炎化的规律。
③针对不同肿瘤类型和肿瘤发展不同阶段,构筑5种以上不同范围挤压力调控模型,并对所对应的肿瘤细胞内炎化行为进行探究,实现力学微环境调控的应用。
④申请并获得不少于2项相关技术专利,发表高水平论文3-5篇。
(3)人才项目:
1.多个体混合型生物样本的法医DNA分析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以法医学新型遗传标记分析体系的研究和开发为基础,运用概率论等统计学方法,研究法医常见的多个体生物样本混合物的DNA遗传标记检测、基因分型方法、混合基因型数据的数据库检索方案、以及证据效能评估体系,解决法医DNA混合物分析困难的问题。
考核指标:建立适用于DNA混合物分析的遗传标记体系一个;完成遗传标记分析体系的概率模型构建;提出混合基因型数据的数据库检索方法一种并完成基础验证工作;开发概率基因分型软件一套;申请软著及专利各一项。
2.个性化定制适用于干眼症患者泪液动态监测的多参数穿戴式光学即时诊疗器件的研发
研究内容:围绕干眼症患者早期即时诊断和按需治疗的需求,开展穿戴式光学传感和诊疗技术研究,个性化定制适用于干眼症患者泪液动态监测的柔性穿戴式器件,开发具有即时诊疗功能的光学传感和药物释放平台,并研究泪液标志物的即时检测和干眼症的按需治疗机理。
考核指标:开发1种个性化定制柔性穿戴式器件的研究方法。
研发1个柔性穿戴式多参数光学即时诊疗平台,并结合可视化诊断界面。完成光学传感器件的构建以及至少4种泪液标志物的动态监测,动态监测时长不少于72小时。完成至少1种干眼症治疗药物的可控释放。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件,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能支撑并促进本科或研究生的跨学科交叉学习。
3.基于纳米孔测序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及异质性自动识别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围绕精密测序技术装备及应用算法的国产化战略需求,基于已完成且通过mtDNA数据库质控的线粒体基因组二代测序数据集,在国产纳米孔单分子测序平台上开展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及异质性识别系统的研发,实现从样本输入到结果输出的“一站式+一键式” 自动化,为应用国产纳米孔测序设备进行法医学线粒体谱系精细刻画和异质性规律解析以及线粒体相关疾病诊断提供整套检测分析系统。
考核指标:
①构建基于双8k和16k长片段测序的线粒体检测体系2)研发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识别及异质性标注的全自动分析系统,包含数据质控,序列识别,准确率、精确率和召回率评估、一致性序列输出以及异质性标注
②形成关键技术规范/行业标准1项
③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2-5篇
④培养医-工结合的该研究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博/硕士研究生)2名
能支撑并促进本科或研究生的跨学科交叉学习。
三、申报流程
(一)填写项目申报书。项目负责人填写《金沙2004路线js5基础医学+项目申请书》,将电子版及纸质版交所在单位。
(二)申报单位审核。各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核查,汇总拟推荐申报项目,填写《金沙2004路线js5基础医学+2023年度项目申报汇总表》。
(三)评审遴选。金沙2004路线js5按照有关要求,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拟立项项目。公示无异议后下达立项通知。
四、项目报送要求
1、申请受理时间:2023年6月25日至2023年6月30日,逾期不予受理。
2、申报材料报送:请各申报单位于6月30日前将项目申请书及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jfxkb1245@163.com,(邮件标题统一标注:项目申报单位+华西基法基础医学+项目申请)。并将申请书(1式1份,双面打印)和汇总表由主管领导审核并签字盖章后报送至金沙2004路线js5学科办(东区五教42号办公室)。
联系人:陈琦伟 岳晓晶
联系电话:85501245
联系地址:金沙2004路线js5华西校区东区第五教学楼42号办公室
金沙2004路线js5
2023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