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下午,应学院邀请,浙江大学杨波教授、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于强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为到场师生带来了主题为“基于STAT3调控的肿瘤恶性演进新机制研究”和“肿瘤表观遗传及生物标志物的基础与转化”的学术报告。报告在金沙2004路线js5华西校区第五教学楼报告厅举行,学院党委书记李昌龙教授、院长黄灿华教授、师生100余人参加报告。报告由李昌龙书记主持。
杨波教授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转录因子STAT3调控肿瘤恶性演进新机制的研究。杨波教授首先介绍了STAT3全新调控蛋白AKR1C1促进非小细胞癌(NSCLC)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该团队发现AKR1C1是JAK2/STAT3结合的前提,由此促使STAT3磷酸化及核转位,因此,AKR1C1是STAT3异常激活的关键调控蛋白;此外,AKR1C1通过STAT3促进NSCLC细胞转移,AKR1C1在多种肿瘤组织、NSCLC病人转移灶以及高转移性的NSCLC细胞中表达显著上升,AKR1C1表达和NSCLC病人存活时间呈正负相关,该部分研究为干预NSCLC转移提供潜在新靶点。杨波教授团队进一步研究显示,AKR1C1蛋白存在乙酰化修饰,并且AKR1C1乙酰化是其激活STAT3、促进NSCLC转移的关键,Sirt2是AKR1C1的去乙酰化酶,可抑制AKR1C1诱导的NSCLC转移,该部分研究为NSCLC转移提供精准的干预靶点。此外,杨波教授介绍了STAT3的核糖基化修饰在肿瘤微环境调控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杨波教授发现PARP1核糖基化修饰STAT3抑制其转录活性,进而抑制PD-L1转录,而PARP1抑制剂消除STAT3核糖基化,增强其转录活性,上调PD-L1表达。此外,该团队发现PARP1可抑制STAT3磷酸化水平,人卵巢癌中PARP1与PD-L1、PAR与p-STAT3表达呈负相关。该研究为临床上治疗卵巢癌提供了新的药物合用策略。
杨波教授做报告
于强教授主要总结了实验室最近有关“表观遗传及肿瘤标志物的基础与转化”的研究。于教授首先强调了科技转化的重要性,指出实验室近几年偏向转化研究,尤其是液体活检技术的开发。该团队主要关注于乳腺癌的研究以及表观遗传调控肿瘤机制,研发出了毒性较小的二代DZNep衍生物,并发现组蛋白甲基化调节Wnt信号通路,DNA甲基化导致靶向治疗耐药。于强教授研究团队还首次发现EZH2对基因表达具有双重调节作用。此外,于教授介绍了有关三阴乳腺癌转化研究的相关工作,强调早期临床管理对三阴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性。之后,于强教授介绍了液体活检及其与组织活检相比的优点。该团队发现1q21.3在乳腺肿瘤组织中DNA拷贝数增加,是一种重要的乳腺癌复发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通过微滴时数字PCR(ddPCR)可检测患者血浆中1q21.3DNA拷贝数。该研究团队还发现,血液动态监测比影像学更早评估肿瘤对药物治疗的反应,通过测量血浆1q21.3拷贝数可以评估化疗反应,并证明1q21.3-IRAK1-S100A8/A9信号通路可作为治疗靶点,靶向药物Pacritinib联合化疗可以减低肿瘤复发。最后,于强教授指出,基于1q21.3在多种肿瘤组织中DNA拷贝数均增加,提出“篮子计划”。最后,于教授提出该团队已发现8个新的基因标志物,可以覆盖9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
于强教授做报告
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就报告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研究的内容与两位教授进行了探讨,在热烈的掌声中,学术报告圆满结束。
人物简介:
杨波,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高端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主要从事抗肿瘤新靶点发现及创新药物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千万级平台项目及国家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4项。担任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NMPA新药审评中心药理毒理咨询委员会专家及中国药理学会理事等职。在Blood、Cancer Res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被引用3000余次。
于强,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癌症生物及药理学资深实验室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金沙2004路线js5教授,新加坡DUKE-NUS医学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肿瘤分子标记物、靶标、耐药及转移机理研究,致力于开发分子诊断及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表观遗传学靶标及生物标志物方面做了许多前沿性的工作。在Nat Med, Cancer Cell, Cancer Discov, Mol Cell, PNAS, JCI, JEM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