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的过程复杂而其妙:为什么没有闹钟的提醒你却每天依旧按时醒来?为什么雄鸡啼晨,蜘蛛总在半夜结网?为什么女子月经周期却与月圆盈缺周期相似?以上问题均归属于生物钟的研究范畴。4月25日下午,苏州大学生物钟研究中心主任王晗教授应邀在华西第五教学楼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做主题为“Circadian roles in mood disorders and sleep——insights from zebrafish”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院长黄灿华教授主持。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列所决定,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地球上的所有动物都有一种叫“生物钟”的生理机制,也就是从白天到夜晚的一个24小时循环节律,比如一个光-暗的周期,与地球自转一次吻合。生物钟是受大脑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简称SCN)控制的,和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人类大脑中SCN所在的那片 区域也正处在口腔上腭上方,我们有昼夜节律的睡眠,清醒和饮食行为都归因于生物钟作用。
王晗教授首先就生物钟是如何在机体内进行调控给大家进行了介绍,然后以斑马鱼与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钟的相关机制进行了研究及探讨。发现将斑马鱼相关节律基因进行突变之后,斑马鱼的精神行为及活动性出现了改变,突变per1基因之后的斑马鱼表现出躁狂症状,突变per2基因之后的斑马鱼 出现抑郁的症状,突变per3基因斑马鱼出现了睡眠障碍的症状,通过对其游行轨迹监测同理支持研究发现。
最后,我院师生踊跃提问, 王晗教授均耐心一一解答。尤其是后望博士和成姝婷老师与王晗教授进行了深度的学术交流,得到了黄灿华院长及全场师生的一致赞赏。此次学术报告让我院师生受益匪浅。
人物介绍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钟研究中心主任。获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佐治亚金沙2004路线js5和俄勒冈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助理教授。目前任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生物钟研究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生物钟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时间生物学会和国际斑马鱼疾病模型学会理事,Chronobiol Int, Zebrafish和Front Mol Neurosci杂志编委。主要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研究生物钟和睡眠调控的分子遗传和基因组机制以及相关疾病模型和发生机制。发现了生物钟调控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的新机制、Period2在生物钟调节环路中的双重作用机制以及Rev-Erbα对自噬的直接调节机制;建立了斑马鱼生物钟基因全套突变体库。已在Nat Genet, Autophagy, Nucleic Acids Res, J Neurosci, J Biol Chem等杂志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